最新消息

通過聯合國全球碳市場機制、可望帶動千億減碳資金!(COP29)

在今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(COP29)上,經過延長會議後,於23日凌晨達成了關於氣候資金的關鍵協議。富裕國家同意每年提供3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災害,儘管這個數字遠低於開發中國家要求的1.3兆美元。 今年參與的國家元首較往年少,COP29成功完成了氣候資金與碳市場兩項重要協議。但上屆提出的損失與損害基金及脫離化石燃料的決議仍停滯不前,實現控制升溫1.5°C的目標仍遙不可及。 關於碳市場,當氣候資金協議難以達成時,較少爭議的《巴黎協定》第六條碳市場條款於23日率先通過,該條款允許國家將減碳所獲得的碳信用額度(即碳權)出售,用以資助國家發展或應對氣候變遷所需的資金。 新通過的規則建立了兩個機制:國與國之間的雙邊碳交易(巴黎協定第6.2條)及全球碳市場機制(巴黎協定第6.4條)。國際排放交易協會(IETA)預估,到2030年,聯合國監管的全球碳市場交易額將可達到每年2500億美元,並能減少50億公噸的碳排放。 資料來源: COP29落幕看點:3000億美元協議、聯合國碳市場機制、化石燃料全噤聲 | 環境資訊中心

通過聯合國全球碳市場機制、可望帶動千億減碳資金!(COP29)2024-12-06T07:23:23+00:00

台泥做ESG也能賺錢!

台泥(1101)近年致力從傳產企業進行綠色轉型,周一(1日)發布最新永續報告書,也首度發布永續及氣候相關財務報告。 報告顯示,台泥2023年度來自低碳水泥及混凝土產品、廢棄物處理服務、儲能及充電服務、再生能源交易的營業收入,達到新台幣458億元,占2023年營業收入41.94%,且取得永續及綠色融資現金流入增加308億餘元。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強調,「永續,對今天的台泥來說,是一個動詞,而且是現在進行式。」 他說,台泥主動承擔與回應社會需求,制定可追蹤、可核實且負責任的2025、2030、2050年短中長期目標。 資料來源: 今週刊

台泥做ESG也能賺錢!2024-07-11T08:33:24+00:00

農業部推農業永續ESG客製媒合平台

當資源耗竭、土地劣化、氣候變遷的線性耗竭式經濟苦果反應越來越劇烈,人類逐漸意識到,大地母親再也承受不了地球子民的需索無度,如何保留更多資源,讓下一代也能擁有美好環境,成為全球當務之急。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直言:「永續是當代眾人的共同責任,絕不可讓資源在我們這一代耗竭。」推動循環可持續式經濟,包括農業剩餘資源全循環零廢棄、永續農業並確保糧食安全是當前的有效解方,需眾志成城攜手達標。 莊老達日前出席《今周刊》2024第七屆「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」,以「從田間到全球X臺灣農業的ESG轉型之路」進行專題演講。他開宗明義點出農業與工商業間密不可分的關係,農業是基於土地的產業,工商業發展也需土地提供資源,一旦土地受到侵害,苦果必定是由全民共同承擔,換句話說,各行各業都必須肩負起照顧環境、土地的責任。 資料來源: 今週刊

農業部推農業永續ESG客製媒合平台2024-07-11T08:30:35+00:00
Go to Top